close
人生語錄,必利吉,果凍威而鋼,如果知道大道理就能夠過好人生,那麼人生也就沒有任何難度可言了。

知道大道理卻做不到,或者缺乏執行力,歸根結底,是兩個原因:


——要麼你並不是真的懂這些大道理。

——要麼你對大道理指引的後果並沒有足夠強烈的渴望。

關於你並不是真的懂這些大道理,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小的時候我們都聽父母講過一些大道理,道理通常以這樣一句話結尾:「你現在還小所以不懂,長大了你就明白了」。

通常來說,我們對這句話本能的反感和抗拒,尤其是在青春期。但是我的經驗里無數次發現:哦,原來當年我以為懂的大道理,其實並不真的明白。

比如小時候父母勸我們多讀書,常常會說「讀書會改變你的命運,現在不多讀書,長大的你就沒時間讀書了」。

我也對此常常對此感到不屑,人生那麼長,我怎麼就沒時間多讀書了呢,想讀的時候就可以讀啊。

後面的事情大家都明白了——絕大多數人人生里博覽群書的時間,真的就是從小學到大學這段時間。

甚至有很多人因為中學的課業繁重或者大學裡打遊戲、泡妹子,認真閱讀的時間越來越少。我見過很多朋友買了Kindle,但是真正使用頻率很高的寥寥無幾。

因為工作以後白天壓力大,晚上下班回到家又只有那麼幾個小時的休息時間,普通人主要的需求是放鬆,而閱讀帶來的愉悅和輕鬆通常遠不如看幾集電視劇或者看看直播。

而小時候,無論是上課面對不感興趣的課業內容,還是下課不能打遊戲不能出去玩兒不能看電視所以只好在作業下面藏一本小說的我們來說,這些不去讀書的理由是超越經驗範圍的。

我們沒有經歷過,所以不能想像,也不能理解。我們也許在當時懂得看書的好處,也似乎去想像長大了也許事情就多了,但是這種想像距離遙遠、也不具體,我們其實還是在憑藉自己的固有經驗去判斷問題。我們不珍惜小時候看書的時間,是因為我們從心裡並不懂得這種自由看書時間的寶貴。

舉另外一個例子:同樣面對一個和自己的專業領域不太相關的陌生問題。有的人一下子就能找到比較正確的切入點,建立一個比較靠譜的思考框架,從而進一步研究;而有的人總是去鑽牛角尖、總是找不到合適的思路。這種所謂的sense到底是怎麼培養出來的?

有的人嚴於律己,有的人卻為了利益能夠說謊、扮丑、嘩眾取寵,人和人的自尊心為什麼差距那麼大?有的人一說話就尷尬癌,有的人在飯桌上總是能根據談話對象的喜好和背景找到合適的話題,人和人社交能力上的差異是哪裡來的?

我不敢說這全都歸功於讀書,讀書也可以讀出書獃子,也可以讀出大惡棍。但是我想,閱讀教我們從歷史裡吸取經驗、從其他領域獲得通感、擴大我們有限人生里的閱歷範圍。

讀書不一定能讓你變得多好,但是不讀書,你可能很難僅憑天賦建立一個廣闊的思維框架,你很難擁有那種迅速切入其他領域的直覺,你很難和一個任意的陌生人山南海北地聊天博取好感,你很難在窮困潦倒的時候在內心裡給自己保留一份體面。

這些道理,是五歲、十歲的時候我們聽大人說多讀書很重要的時候你不會明白的。

關於第二點:你對這些大道理指引的後果沒有強烈的渴望。我也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

學生其實都明白,大學裡如果你每天堅持去上課,每天堅持回家複習兩個小時,每天認真做完作業,你的成績一定不會差。尤其是本科這種以學科科普教育為主的教育階段,其實大多數課程都是很基礎簡單的,不像PhD這種學術研究階段,智力和天賦可能對結果起了很大的作用。

但是終歸沒有幾個人能做到這些每天的事情。大多數成績不好的學生,絕不是因為每天在圖書館裡學不會,而是因為平時睡懶覺抄作業,然後期末抱佛腳。

為什麼會這樣?

明明懂道理,明明是一個平實的切實可行不存在多高執行難度的道理,為什麼我做不到?

因為人生除了愛情,所有的事情本質上都是一種經濟行為。

你要付出代價,也會收穫成果,理性人會對成本和回報做出衡量來決定自己的行動——但是這種成本和彙報不見得都是物質的。

你願意花五個小時聽你的朋友哭訴失戀,是因為你覺得這個朋友也會為你兩肋插刀。你不會付出自己的時間去陪伴一個不願意請你喝瓶水、不願意在你失意的時候安慰你、不願意在你遲到的時候幫你打掩護的朋友,因為沒有回報。

你願意每天下課以後累得像狗一樣還去考CPA,是因為別人告訴你找工作這東西很有用,你想畢業了去個好工作,你怕一個月掙五千在上海養不起自己,或者你怕同學都去了大公司而你要去搬磚損害了你的自尊心。

反過來,當你偶爾早上不願意早起而是按下鬧鐘決定翹課,當你偶爾因為打遊戲不願意看書而選擇抄作業的時候,你可能是因為懶惰,可能是因為今天心情不好,可能是因為今天下雨不方便出門。

但是當你每天都翹課,每天打遊戲不學習的時候,懶惰不是解釋這個行為的最好答案。

你會因為偶爾懶得下樓不去洗澡,但是你不會每年都不洗澡吧?你覺得身上有味兒妹子都不願意理你這事兒很嚴重,但是你並沒有真的覺得GPA2.5比起GPA3.8來說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

有人會說,誰特么不願意一畢業月薪過萬生活體面工作光鮮啊?哪有人不喜歡這些的?

沒錯。誰都喜歡,但是你沒喜歡到可以忍受那些痛苦的地步。

也許因為你有退路,上海混不下去回老家當個公務員也不錯,有房有車壓力也沒這麼大;

也許因為你並不覺得去一個大舞台上展現自己的才華有多麼重要,我當個平凡的人就挺好,我本來就是個平凡的人;

也許你單純的就是沒想過,到時候再說。

總之你不夠渴望。你或許覺得那樣的結果固然好,可是相比於現在多睡一會兒,那些還可以再等等。

一個三天沒吃飯的人爬也要爬到食堂;一個從小被人看不起的人渴望通過出人頭地證明自己;一個真正熱愛科學的人渴望去MIT跟隨最好的教授探索未知;一個對金錢極度饑渴的人,每天一醒來就是思考怎麼讓自己的財富增值。

我並不是說這些渴望就一定優於無欲無求,但一個沒有渴望的人所不能想像的是:

在一個更大的更複雜的世界裡證明自己的快感,要比DOTA里響起的五殺聲音多幾百倍;權力和財富對他們而言才是最好的春藥,泡個妹子算什麼?年入幾百萬買買買的快感下,他們一定都執行力爆棚。

其實我想說的事情,翻譯成另一句話,叫人生所有的快樂、痛苦、智慧,都藏在細節里。

我們都喜歡看青春片,每部青春片給你展示的都是那些快樂的歲月、純潔的戀情,青春片的色調里什麼都讓你覺得美好和懷念。但是如果讓你仔細回憶一下五六十個人擠在悶熱的教室里、六個人毫無隱私的大學宿舍、軍訓站到快要中暑、做不完的模擬考、每次班級排名之前的緊張、按照年級考排座位的尷尬、老師家長無休止的壓迫,你真的願意回到這種生活里嗎?還是你更願意做一個經濟獨立,決策獨立,靠自己去探索開拓世界的成年人?

那些模糊掉的細節,才是你當年渴望長大的原因,這才是那一刻真實的你。學生時代固然有很多美好,但是那些壓迫你的細節,才是逼著你一路堅持下來的東西,才是你執行力的來源。

沒有去思考那些細節,沒有去挖掘為什麼,你並沒有明白道理,你也並沒有把這些和真實的自己發生過什麼聯繫,也不會產生足夠強的渴望。你沒想過一個月掙三千在是多麼困窘,因為你還沒有獨立租房沒有面對相親時對方詢問你的條件沒有需要買房置業沒有要照顧一家人。

你沒有想過我到底想做點什麼證明我存在過,去追求一份事業也好,去追求一份真愛也好。你在大學裡擼串喝酒的時候一定吹過很多牛b,那你有沒有想過,三十歲的時候回頭,一事無成還不要緊,從沒儘力地achieve sth是對心裡的那個自我多麼大的嘲諷和否定?人生近半,還說不清自己要走向哪裡,是多麼大的恐慌感?

如果你沒有經歷過三十歲夜半窗檯前彷徨的夜晚,二十歲的時候僅僅簡單的告訴你努力讀書才能大展宏圖,對你有什麼觸動嗎?

人們會說那些大道理,是因為太多的細節超越了你的經驗範圍,沒法一一解釋給你聽,只能用抽象的東西來概括。但是真正讓你興奮或者讓你恐懼的,真正讓你半夜驚醒的,是人生里時時刻刻和你相處的細節。

想想這些,你還怕沒有執行力嗎?

PS:有一句大道理叫做: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

我並不是來宣傳這個大道理的。不做偏執狂,不掙很多錢,不驚天動地,不把一件事做到滿分,也沒什麼不好。

為什麼道理都懂 然而執行力差的現象如此普遍?(深度好文)

因為絕大多數時候,我就是一個花六分力把事情做到八分好,然後安然自得的人。我知道我做不到處處滿分,我坦然接受做不到滿分的後果。所以偏執狂才能把事情做到最好這個道理,我知道,我不是,我也不跟隨,我明白我不是那樣的人。

我唯一想拼盡全力的事情,其實是去喜歡一個人。那個人足夠好,讓我覺得付出多少都值得。可是以前我上學的時候沒有什麼錢,又總是在對方面前很自卑。每次見到這個人之前我都有一肚子的話要說,可是見到了又不敢。所以愛就要努力去愛不然過時不候這個道理,我知道,我以後一定會做到,因為我記得自己沒把話說出口的痛苦。

如果你想一想投行的工作枯燥無聊要處理複雜的文件和數字、要面對各種不同性格的人卻要求你八面玲瓏、要加班犧牲很多生活等等等等,而你壓根不想掙那麼多錢,小富即安很好,養好一盆花很好,和家人坐在沙發上看電視很好。

把細節想一想,你不需要我教育你其實工作適合自己才最好生活方式要喜歡就是最合適,你不需要我教育你人生就是做真實的自己。

你看到一個大道理,先想想自己怎麼和它背後的細節相處,你自然就知道你如何做,做幾分。僅此而已。如果你還不了解它的細節,去找知道的人問一問,這個年代,真的想知道,追著問,並不難。


早洩怎麼辦,男性攝護腺,陽痿怎麼辦,提高性能力,健康飲食

樂威壯哪裡買最便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人生語錄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