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年都差不多這個樣子,過了。問題是,明年還是這樣過了嗎?有點懷疑,對自己不太有信心,總覺得自己完成不了什麼事。可是也有點掙扎,明年還是要完成一些事,對自己有交代。更何況,真的有很多事想去做…
所以問題出在於,你總是在開始,卻始終沒有完成,原因究竟是什麼?今天我們嘗試找出原因,提高明年的完成度,嘗一嘗成就的美好滋味。
美國《紐約時報》暢銷作家喬恩阿考夫(Jon Acuff)原先寫了一本書《開始》(Start),鼓勵大家跨出第一步,展開行動,受到熱烈的歡迎,但是緊接著讀者信件也如雪片飛來,談到相同的一件事,他們都向喬恩訴苦:
「我有一百萬件事想做,也都開始了,問題是都沒有完成。」
喬恩這才驚訝地發現,原來一般人困擾的不是開始,而是完成。他反觀自己,承認自己也是這樣一個人,恆毅力超低。於是他做了一件事,在線上創辦了一個課程:「三十天目標速成」,有數千人跟著這個課程完成了一些久久無法收尾的事情。
喬恩根據他們的故事,歸納出完成不了的障礙,以及克服這些障礙的做法,寫成另一本書:《完成》,最近在台灣出版,開宗明義就告訴讀者,重要的不是開始,而是完成。在書里,喬恩列出前兩條守則分別是--
1.接受不完美,我們才能前進。
2.把目標砍半,走捷徑真的有效。
有一次我和丁菱娟喝早茶,她跟我談到退休後學鋼琴的故事,完全映證喬恩這兩條守則。
丁菱娟創辦21世紀公關,後來被奧美集團購併,仍然擔任董事長,但是50歲那年,她覺得自己太舒適了,再也沒得學習,於是找來新總經理,有計劃的辦理交接,3年多之後交棒,把公司賣了,完全裸退,享受第三人生。
退休後,丁菱娟決定每年都學一樣新玩藝。她17歲就作詞,民歌《給你,獃獃》是她的作品,想當然爾,學鋼琴也在新玩藝的名單內。
不過她擔心半途而廢,每一樣新玩藝都是1月就交了一整年學費,逼自己不間斷學到12月。可是在學鋼琴時,踢到鐵板了。找來的這位老師完全採行正規教學,力求完美、一板一眼,從讀譜開始,弄得丁菱娟挫敗不堪。
可是丁菱娟沒有放棄,堅持要完成這件事,於是反過來勸老師降低目標,不必教她學習難度高的大麴子,只要教她反覆熟練三首簡單入手的小曲子即可。到了12月,丁菱娟果然學會。後來有一些場合,需要表演時,丁菱娟就在大家驚訝的表情下,彈這三首。她呵呵一笑說:
「我只不過是要學會彈鋼琴罷了。」
看到了嗎?重點在於完成,不在於完美。一旦把完美拿掉、把目標砍半,事情的完成率就大大提高。後來,這輩子沒騎過幾次腳踏車的丁菱娟,居然完成環島之旅,也學會油畫等等新玩藝。
完成為什麼重要?因為它會帶來信心,認為自己對人生是有十足掌控力,就會更有勇氣去嘗試更多的事情。但是很多人都卡在一些小瑕疵,以為不完美會被譏笑。其實多半的時候,那一丁點不完美只有自己知道,別人根本看不出來。就像鼻頭上的青春痘,最在意的人是自己,不是別人。
相反的,假使事情都是虎頭蛇尾,功虧一簣,沒有完成,容易令人喪志,以為自己很差、很不行,給自己貼上「失敗者」的標籤,變得自卑、遇事怯弱、拖延成性,最終就會失去行動的力量,這是非常令人遺憾的結果,因為一開始並不是這樣的,都是信心滿滿、勇氣十足。
追求完美的人還有個問題,把標準訂得太高,瞧不起自己每天微幅的進步,認為沒什麼了不起、不足掛齒。這麼嚴苛,看不到自己的優點與改變,感受不到成長的喜悅,像是活在陰天里,曬不到溫暖的太陽。這種人,怎麼快樂得起來?
可是事情好玩,才會做得完。偏偏完美主義和樂趣就像油水不相容,完美主義認為樂趣是浪費時間、毫無價值。是的,他們把完成事情當作苦行軍,只聽得進去紀律、努力、刻苦這些名詞。所以,很容易因為過程太苦了,就放棄了。
完美,害死我們,讓我們一事無成,每年都活在懊悔中。新的一年即將到來,這次不能再讓完美得逞,守住這三個原則:
1.這件事是自己想做,不是別人要我們做
美好的人生,來自於完成自己真心在乎的事情。
2.事情不必多,一樣兩樣就可以
有10件事情開始,還不如有1件事情完成。
3.目標不必遠大,最好是砍半
目標遠大不會讓我們偉大,而是完成事情讓我們偉大。
然後在實踐的過程中,時時謹記,重要的不是完美,而是完成。當完美主義的毛病又犯了的時候,一旦察覺它,就馬上出手趕跑它,不要讓它變成完成的絆腳石。
早洩怎麼辦,男性攝護腺,陽痿怎麼辦,提高性能力,健康飲食
留言列表